2018年12月,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带量招标采购“4+7”试点结果产生,25个药品中选,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种药品*低采购价相比,平均降幅52%。2019年3月份开始,“4+7”地区陆续执行了带量采购中选结果。这是国家组织的*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。一年多过去了,带量采购的药品落地情况,以及给制药企业带来什么变化?
2019年12月1日,山东省比国家要求提前一个月正式实施25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。济南市立即组织落地使用,首月采购进度达到全年采购任务的17.3%,采购量达到1000万片。
山东*医科大学*附属医院医药部副主任刘逢芹介绍,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也优先使用这些药品。国家这项政策的落地使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优惠,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。
在国家组织的*次药品集中招采中,齐鲁制药5个品种中选。一年以来,制药企业表示,随着各地保障政策的落地实施,困扰医药企业多年的回款问题得到解决,现在平均回款期限控制在一个月。制药企业通过以价换量,使新开发的仿制药产品快速地准入上市,扩大市场的占有率。
配合国家政策实施,济南市对全市用量较大的硝苯地平、替米沙坦等17种药品,输液器、留置针、镇痛泵等6类15种低值耗材开展了议价谈判,有效降低了药品、耗材价格。
济南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鑫介绍,本次联合采购议价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31%、*高降幅73.26%、部分中选原研药在济南售价达到全国*低。
本文转载自央视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